1999  > 1999年总第28辑

消费信贷是福还是祸?

  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书中认为传统中产阶级注重理性和节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已被摧毁,其中最大的凶杀之一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悄然兴起的消费欲望科学化手段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而当下中国在消费领域里进行的革命是否也在证明一个时髦的经济学命题:节俭是不道德的?
  消费信贷,到底是福还是祸?
  “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可信乎?可求乎?王元龙在《关于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若干问题》中分析我国开展消费信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有如下两个方面:在消费者看来,“寅吃卯粮”是不光彩的,对“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消费观难以接受;在商业银行方面,同样存在缺乏消费信贷意识的问题,同时因为目前消费信贷的政策几乎是行政性的,利率较低,贷款对象众多又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因而商业银行推行消费贷款也有一定的顾虑。(《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消费信贷:走过去前面是片天。薛峰、于秀玉在一篇同名文章中也谈到了制约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的因素。作者认为虽然应当对在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充满信心,但当前仍面临一些障碍。它们是居民经济收入不高且放缓增长的障碍;对未来社会保障程度低、收入无保障和支出增加的预期障碍;消费者资信障碍;缺乏个人消费贷款担保制度的障碍;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占主要部分且不能采用资产证券化的资金流动性障碍;法律法规缺位的障碍。(《金融时报》1999年6月2日)
  消费信贷的基本功能何在?首先,消费信贷可以弥补一部分人在消费资金来源上的不足,或增加了他们在消费资金安排上的灵活性,起到了调节储蓄和消费关系的功能;其次,在当前由于市场疲软而造成通货呈紧缩的态势下,推行消费信贷有助于缓和通货紧缩的状况;再次,推进消费信贷可进一步挖掘社会上的消费潜力,扩大即期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启动;第四,开展消费信贷可培育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可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这些是李东荣在《推进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启动》中归纳的。(《广东金融》1999年第6期)
  怎样面对消费信贷风险?安勇、胡阳在《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中认为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是包括还贷能力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内的借贷人风险以及担保方式的风险。对此,应当以现有的银行信用卡网络为基础,将其扩展为可以反映借款人基本信用水平,包括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和个人信用监测制度三部分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在完善担保制度方面,主要借鉴香港按揭贷款的经验,开展以借款人所购消费品为抵押的按揭贷款,这样具有安全性好、手续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再是将消费信贷与保险业务结合起来,防范消费信贷风险。(《国际金融》1999年第7期)
  个人住房贷款:谁帮你担保?高清霞在《关于建立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体系的探讨》中认为,逐步建立和健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体系是活跃住宅金融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仿效分别由联邦住宅管理局、退伍军人管理局和私人抵押贷款担保公司等机构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经验,建立并发展我国的个人住房贷款保险担保制度。其次,建立具有自愿平等的会员制度、互惠互利的储蓄机制和严密的风险监控管理系统的专业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公司。(《金融科学》1999年第2期)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